新乡首个企业创客中心——科隆创客中心成立仅4个多月,已签订创客创新项目“阿米巴”承包协议125项,创客150人,其中目前创客项目完成22项,17项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创客项目在科隆集团的实际应用,可为企业节省本金835万元,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几个月前,32岁的高相启,在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河南科隆集团还默默无闻,但如今他已成了集团公司的“名人”,受到了媒体的热烈“追捧”。
这是因为,高相启研发的“旋翅冷凝器”,一举拿下6项专利,在研发过程中,还衍生出周边的8项专利,这合计14项专利中,还有两项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11月11日,在河南科隆新电器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个稳重又健谈的小伙子。
“冰箱制冷的原理,靠蒸发器吸热,靠冷凝器散热,俩环节缺一不可。”高相启说,此前蒸发器的制造技术很成熟完善,冷凝器则相对滞后:“现在的冰箱功能慢慢的变多,体积慢慢的变大,消费者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传统的冷凝器热交换效率不高,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
据高相启介绍,传统的冷凝器为“丝管式冷凝器”,靠散热丝进行散热,想要满足大型冰箱的需求,就得把冷凝器体积做得更大,尝试着把散热丝折成不同的形状,这样基本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处理方法也势必占用更大的空间,会压缩冰箱的有效使用空间,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韩国的产品和技术。”高相启说,几年前,韩国率先研制出“旋翅冷凝器”,用普通光片作为螺旋齿片代替传统的散热丝,增加了有效的散热面积,在冷凝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的提升了热交换效率。
但韩国对该冷凝器的结构、绕片工艺和固定方式三个主要核心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并形成了“专利封锁”,这就使得,没有韩国企业授权,其他任何国家和企业都不得生产同种类型的产品,“旋翅冷凝器”的定价权也被紧紧攥在韩国企业手中。
“我的团队对韩国产品做了借鉴,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创新,形成了新的突破。”高相启说,他研发的“旋翅冷凝器”,不管是制作工艺,还是产品结构,都与韩国产品截然不同,尤其是他们独创的“百叶窗式三维空构翅片”,加工工艺、绕片工艺都是全新的,齿孔形成的空气紊流,加速热交换进行,散热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根据检测,同样大小的冷凝器,我们的产品比传统产品效率高60%以上,最高是传统产品的两倍,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韩国旋翅冷凝器。”高相启说,这款冷凝器已经通过国家专利申请,在片型、外观结构和支架固定三方面同时拿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一款产品获得6项专利,再加上研发过程周边衍生的8个专利,共计拿到14项专利。
性能更好,效率更加高,高相启研发的产品目前慢慢的开始量产并获得高端客户的青睐,目前已通过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尔、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供应商惠而浦的各项检测,进入批量供货阶段,预计2016年可实现出售的收益1000余万元,并将实现每年30%的高速增长。
能够打破技术壁垒,与韩国产品一争高下,高相启说:“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我得感谢‘科隆创客中心’!”
5月30日,新乡市长王小平带队,到深圳学习南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验,河南科隆集团董事长程清丰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认为这是公司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渡过当前发展瓶颈,建成创新型百年科隆的必由之路,立即着手成立了科隆创客中心。要求创客中心立足三大产业做好服务平台,助推创新创业。
7月3日,科隆创客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全市首个企业创客中心,而高相启的项目,则成为第一个入驻创客中心的项目。
“我们的项目攻关,在入驻创客中心之前就已经展开,但当时我带领的7人团队,已经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几乎很难再继续下去。”高相启掰着指头向记者一一道来:项目消耗大资金越来越困难,韩国专利屏障打不开缺口,具体的技术障碍更是数不胜数……
入驻创客中心后,中心对高相启团队项目进行了评估,当即“雪中送炭”,第一时间向项目注入科研经费50多万元,支持项目组购买相关实验材料和加工设施,并提供部分设备和检验测试手段,解了攻关团队的燃眉之急。
集团总工程师宋二虎,听到这群年轻人的创意,感到振奋同时也很有兴趣,主动前来为他们鼓劲打气,还义务当起了“技术指导”;集团高级技术顾问韩周正、潘建明、康保家等,一大批技术、行业专家,也纷纷为其提供咨询服务,不仅帮他们解决了技术难题,对攻关团队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重燃了信心与希望。
新乡市专利局的专家,也来到创客中心,帮助团队对韩国专利做多元化的分析,指导团队找出突破韩国专利的方向,让科研方向更明确,避免了团队走弯路。
产品样品成功后,创客中心又再次“锦上添花”,协调河南理工大学制冷专业,提供了检验测试手段,硕士生导师盛伟教授对产品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意见……
“7月3日项目进入创客中心,8月初就投入生产,也成为第一个顺利完成的项目!”高相启感慨地说,若不是创客中心协调了各种资源,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支持,他们的项目在大多数情况下要1年或更长的时间,甚至有可能因为种种阻碍最后“流产”。
对高相启来说,创客中心带来的“利好”,并没有随着项目走出创客中心画上句号:根据创客中心与他签订的承包协议,他的项目已经实施并产生实际效益,依据相关的奖励比例,高相启2016年预计能够获得20多万元的“奖金”,并且随着产品效益的增加,“奖金”的数目也会随之递增,4年之内预计将超过100万元!
据河南科隆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科隆创客中心负责人潘建明介绍,创客中心成立4个多月来,已签订创客创新项目阿米巴承包协议125项,创客150人,其中目前创客项目完成22项,17项取得阶段性进展。
“你有多大能力,我们就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潘建明说,只要创意够好,只要有创业的热情,创客中心就敞开大门,倾集团之力提供所需的帮助,让“高相启们”放手逐梦、成功圆梦。
科隆集团创客中心,看上去很普通:几十张桌子、几十把椅子,还有沙发、电脑,再加上墙角放置的可随时取用的咖啡、方便面……这也不过是一个相对宽松的办公场所而已。
但据了解,创客对科隆集团的回报立竿见影:仅仅4个多月,通过创客项目在科隆集团的实际应用,即可为企业节省本金835万元,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河南科隆集团董事长程清丰说,创客中心依托的是科隆集团国家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试验工厂等技术基础,还有近20家子公司和驻外机构的制造加工能力,为创客们提供了实现创意和交流创意思路的平台,提供了产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创意、设计、制造、交友的交流平台,助推创客们创新创业成功。
创客中心免费为创客们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创客们申报专利、免费为创客们提供宽松环境的办公场所等九项免费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支持有激情、想创业的年轻人创新创业,掌握核心技术,一专多能,解决科学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人才缺乏的局面。
创客中心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操作规程,推动在集团内部形成争当创客、早当创客、勇于创新的局面,鼓励各子公司快速行动,早发现创客、早培养创客,对子公司签订的创客项目阿米巴承包协议奖金进行补贴,进一步调动了集团上下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我们还要把提高管理效率作为落脚点,把创客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公司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发鼓励措施,创客的智慧就可以在企业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程清丰说,下一步科隆集团将继续扩大创客团队,把创客中心的宣传由各产业子公司工段长、班组长进一步宣贯到全体员工,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创客中心,都加入科隆创客微信群,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氛围。创客中心走专用宽带网线,并实现科隆大厦微信全方面覆盖。近期将增加完善创客中心的硬件设施,方便创客们工作使用。2016年增加中心服务管理人员,并将创客中心面积由15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并继续配套增加电脑等办公用具。
“创客们项目成熟,团队有意愿,我们愿意提供资金帮他们成立公司,企业能是集团子公司,也可以是独立的合作公司,我们会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员工变成‘老板’!”
程清丰说,科隆集团要让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能够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创客中心梦想成真。创客中心将为每一位科隆员工提供创业发展的机会,为科隆集团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大背景下,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为企业在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筹码。
创业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场行为,“为什么政府还要操这么大的心、用这么大的力呢?”今年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有记者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虑。
的回答简洁有力,并且充满深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就是一个改革。”
既然是改革,当然蕴含着新的理念和意图。同样也正因为是改革,就不能以惯性思维去评价和衡量。政府“操心”创业创新,并不是“越位”,而是在承担一种全新的责任。
这种责任首先来自历史的启示。总理谈及:“回想30多年前,正是因为承包制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也因为允许人口流动,亿万农民工进城,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这种责任同时也根植于当下的需要。创业创新的主体当然是企业和个人,但正如所言:“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
什么叫“清障搭台”?说白了,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束缚人民群众活力的桎梏,其中许多来自政府,政府当然需要反躬自问,需要“革自己的命”,需要好好“操心”。
当然,政府“操心”应有严格界定,即政府不应该也没办法去培养“马云”,但政府要努力培育诞生更多“马云”的环境。在一个开放而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无论你来自什么地方、背景如何,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通过个人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
为打造“创客之乡、创业之都、创新之城”,新乡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激发全市创新创造的活力;还要求各部门主动服务创新战略和企业创新创造,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乡制定了科学技术创新“1217”工程——即构建“1+X”的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体系,抓好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工程,巩固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这个成果,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创业、战略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知识产权提升、科技金融融合、开放合作与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众创空间建设等7个专项行动。
新乡市长王小平还亲自带队,到深圳学习南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验,科隆集团董事长程清丰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能够准确的看出,正是有了新乡市上述的一系列动作,才有了科隆创客中心的诞生,才为创客提供了足够的助力,才让高相启能够“一举成名”。
科隆创客中心的成功运营,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威力,也是新乡“清障搭台”的初步成效。
市长王小平说,下一步,新乡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在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引进建设创客空间、创业社区等服务平台,鼓励引导大学生运用云技术、大数据等开展创新服务,以创业促进就业,影响和带动全市群众,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造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