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楼顶的PM2.5空气质量监测取样点,通过该仪器采集空气样本。
在连续阴雨天气后,昨日长沙终于暂时转晴。晚上7时23分,记者登录市环保局网站看到,全市各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均显示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是PM2.5。
去年秋天以来,随着雾霾天气在全国频发,公众开始更加关注空气质量,关注PM2.5这个专业名词。那么,长沙空气质量是怎么监测出来的?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昨日,带着大家的疑问,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市环保局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进行了一番探访。
“目前长沙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包括10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其中一个是清洁对照点,设在城区上风向空气质量好、远离污染源的沙坪,该站点数据不参加全市均值的统计,仅供分析和参考。其他9个参与全市评价的监测点,分别是马坡岭、师大、伍家岭等。”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江洪介绍。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长沙市10个国控点按照新的环境空气品质衡量准则,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污染物开展实时监测和发布。江洪表示,旧空气品质衡量准则API(空气污染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项,而新标准AQI(空气质量指数)评价体系在这三项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氧化碳、臭氧、PM2.5三项,部分指标更严了。
记者了解到,长沙10个国控点检验测试仪器全年365天不间断运行,每十秒全部更新一次数据,每小时将监测数据上传到省、国家环境监视测定站。
空气质量指数(AQI)直观地将空气质量分为六级,其中AQI0-50,空气质量为一级优;AQI51-100,空气质量为二级良;AQI101-150,空气质量为三级轻度污染;AQI151-200,空气质量为四级中度污染;AQI201-300,空气质量为五级重度污染;AQI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严重污染。
“通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AQI)技术规定(试行)》方法,来统计分析10个站点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6项污染物的分指数(IAQI),选取其中分指数最高的一项作为该站点首要空气污染物,并将该分指数定为该站点AQI数。全市AQI以9个评价点位各监测项目浓度均值进行评价。”江洪举例说,2014年1月9日,六项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指数分别为33、23、22、163、30和21,根据评定方法,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63;空气质量为四级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
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楼顶,记者看到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房子顶端架着像天线一样的设备。“这就是空气监测房,空气就是通过‘天线’进入仪器进行数据分析的。”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走进监测房,记者看到所有的监测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中,并实时更新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一台PM2.5监测仪显示屏上,监测数据正一直更新变化着。
记者发现,仪器中像老放映机胶卷一样的转盘,上面放着白色滤纸,定时滑过后的滤纸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采样分析用的尘斑。江洪介绍,PM2.5浓度监测仪的工作流程并不复杂。首先,它会采集空气样本进入第一个切割器——PM10切割器,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分离出去;随后,剩下的成分进入第二个切割器——PM2.5非常锐利切割器,这次,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挡在门外,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才“获准”进入分析设备;进入设备后,监测仪器采用β射线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办法,对PM2.5进行自动监测。
据了解,省环保厅正组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对三市PM2.5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长沙各类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率”届时将一目了然。
对于长沙去年秋天以来出现的雾霾天气,江洪解释,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空气质量指数最主要的是气象因素。目前,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正在开展新标准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的研究和合作,以期通过预报模型的计算更准确地提前发布未来空气质量变化,有利市民提前掌握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动态。
根据多年统计分析,在一年中,长沙秋末到春初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这样一个时间段大气稳定,空气垂直对流和水平对流较弱,早晚易产生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的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春末到秋初,空气质量相对就会好很多。上午7时-10时和晚上6时-12时左右是一天中PM2.5指数较高的时段,问题大多是这一时段生产、生活污染排放较多,加上这一时段气象扩散条件相对较差,排放在大气中的污染物一时难以扩散,造成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刮风和降雨天气,空气质量就会有明显改善。此外,上、下班高峰时期空气质量指数会相应上升,这和机动车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使用有关。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小平呼吁广大市民,虽然咱们不可以改变天气,但是我们也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在政府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的同时,每个市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重的燃料,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实现“绿色出行”。
本报讯(记者 岳冠文)湖南打出治霾组合拳。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细则》。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细则》规定,到今年底,全省14个市州完成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能力全覆盖。环保、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抓紧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2015年底,初步建成省级和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2017年底,其他城市也应完成。同时,全省14个市州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且在今年底编制完成。
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2015年底前,长株潭地区建立健全三市联动的响应体系,实行联防联控。在预警信息发布的同时,根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重污染企业限产停产、建筑施工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
《实施细则》明确,各市州、县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省、市州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从2015年开始,全省公布14个市州空气质量排名,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3个城市和最好的3个城市。
2013年1至11月, 长株潭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9.8%,其中长沙为58.1%、株洲为63.5%、湘潭为57.8%,与全国74个重点城市60.2%的中等水准大体相当,首要污染物为PM2.5,占比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