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多地出现罕见高温,“热射病”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新冠疫情防控不能有所懈怠,需要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其他防疫工作人员克服极端气候环境,继续奋战在新冠抗疫的第一线。不过如何科学防控,最大限度保护防疫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避免中暑,也不可以小看。张文宏团队提示,“户外”普通人群采样无需穿“大白”。(7月17日第一财经)
中暑是一种可以威胁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假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正确都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损伤,乃至死亡。“热射病”则属于重度中暑,救治不及时的线%。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出现持续40℃高温天气,户外作业中暑的危险系数增加,已有多人因“热射病”而死亡。目前,很多地方在做核酸检验测试时,采样人员仍然穿着“大白”防护服坚持工作,时有抗疫人员中暑,甚至有护士患“热射病”而在全力抢救中。
基于防范病毒感染的设计理念,防护服采取了特殊材质制作,穿上去密不透风,在冬季都能捂一身汗,而酷暑天气下,在户外采样时穿防护服,外晒内闷,热量无法畅快散发掉,犹如洗桑拿一般,汗水流个不停,人体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进而导致中暑。近期,从新闻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信息能够正常的看到,各地采样人员为防止中暑,采取了各种“土办法”降温,比如在头上绑雪糕、下放冰袋、抱着大冰块等等,这些措施效果有限,只能稍微缓解一会,最终仍会受困于防护服的憋闷。
显然,“土办法”不如科学防疫,在防护服影响防疫人员的生命健康时,应寻求更科学的防疫措施,如改为穿更为轻薄的隔离衣、医疗口罩等。
为防止医务人员中暑,目前南昌市已改变标准,要求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而是穿一次性隔离衣;采样地点尽可能安排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采样人员一小时换岗,并把制冷机、风扇、冰块放在医务人员周围帮助降温;采样点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和生活物资。
由此可见,在酷暑时节,户外采样时病毒传播风险较低,应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全力保护防疫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中暑概率。时下,全国进入漫长的“三伏天”,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制定适应酷暑天气的防控标准已成保护抗疫人员的当务之急。另外,还可因地制宜,适当调整采样时间,把采样时间尽量安排在较为凉爽的早晚阶段,避开阳光直射的酷热时段。(江德斌)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